114年【活動花絮】
家庭賦能親職引導服務
Menu
Close
歷年活動花絮
我沒有要改變對方,但我們可以協助對方改變
發佈日期:114.08.30(六)
從完美之中分裂成無限的靈魂,
在心碎之後又一次次癒合成無與倫比的人生。
【擷取 蕭秉治-完人】

在這次的外督活動中,
學習的不只是方法,
而是一種「陪伴的姿態」。
我們不需要試圖改變對方的人生軌跡,
因為那屬於他獨特的人生旅程。
在這段旅程中,
我們試著成為一面鏡子,
協助彼此,
在生命的裂縫中,
一同看見修補與轉變的可能。
這份力量,
不是控制,而是傾聽;
不是替代,而是支持。
套用許宗蔚醫師的話
「我沒有要改變對方,但我們可以協助對方改變。」
這,就是親職賦能工作的初心。 

「守護天使二三事」
發佈日期:114.07.31(四)
當卡牌成為溝通的橋樑-開啟一場真心對話
小編到長濱鄉做家庭服務時,
嘗試運用「深刻地認識一個人」卡牌,
透過活動讓彼此認為早已熟悉的夫妻,
經一輪的卡牌提問,
意外打開了塵封心底的情感,
那些看似木訥的舉動,
背後其實藏著滿滿的溫柔與關心,
還有某些自己尚未釐清的情緒,
以及第一次敘說的生命故事,
並在對話中讓彼此更加靠近。
有一張卡牌問:「如果能跟一位名人吃飯,你想和誰吃?」
這位太太指著Kimi小編笑著說:「我想和你吃飯。」
(哎呀,小編不是名人啦~但真的超感動!)
於是,我們相約今日中午麥當勞,
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地方。
雖然她住在長濱,路程遙遠,
加上連日大雨,實在不容易出門。
但感恩上天預備了好天氣,加上一個超方便的停車位,
讓這場聚會有滿滿的愛在其中!
這是一場不只是吃飯的相聚,
更是「被看見、被重視」的溫柔時光。
謝謝願意打開心門的每一位家庭成員,
也謝謝每一位願意陪伴在地家庭的你。
因為深刻認識,才會發現彼此的珍貴;
因為傾聽與陪伴,才讓世界變得柔軟美好。
【親職賦能|內部對話練習 】
發佈日期:114.07.18(五)
有你,我才未孤單
有你的陪伴,我才有靠山
你若不爽,我是你的垃圾車
每天,聽你的心聲~

《摘自五月天-垃圾車》
【親職賦能|內部對話練習 】
在陪伴他人看見時,我們,也會被自己內心的某處悄悄觸動。
親職賦能老師在服務過程中,經常走入照顧者的脈絡──原生家庭、情緒張力、與孩子的緊繃互動⋯⋯等,這些片段有時也會喚起我們內心尚未處理完的記憶與感受。
每一季的外督活動當中,我們都在練習看見自己在陪伴歷程中所出現的情緒投射,理解那些「讓我特別有感」的服務情境,並且照顧自己,以建立健康的界線;在支持他人的旅程中,同時也一步步回望與療癒自己。
無條件的愛,是有責任及能力去愛那些一時難以親近的人;是尋求對方的最高利益;是先願意誠實面對自己,進而真正地接住他人。
我們是親職工作者,是陪伴者,也是成長中的照顧者。

【家庭支持報導】
發佈日期:114.05.17(六)
我們的文化一向重視坐月子,視其為調理身體、修復元氣的重要時機。大心小編雖然生育時代尚未流行坐月子中心,卻有一位體貼細心的先生,依循古法,用心守護,給予我最高規格的照顧。親身經歷後,深深感受到「好好坐月子」對身心復原的重要與珍貴。
然而,在家訪過程中,常會遇見年輕的母親,因為沒有妥適的支援,產後無法好好休息或調理,令人格外心疼。所幸,有 #仟子蓮餐坊餐坊老闆娘婉岑總是二話不說地提供專業又健康的月子餐,用行動為這些媽媽們送上一份踏實的照顧與支持。
在這段每位母親都值得被溫柔以待的旅程裡,我們深信,有愛的陪伴與實質的支持,就是最有力量的禮物。願這份溫暖,能在媽媽們最需要的時候,悄悄接住她們,也悄悄滋養她們。

守護天使二三事
發佈日期:114.04.08(二)


榮獲114年臺東縣照顧服務人員「守護天使獎」榮譽表揚!
育萍老師有十多年的居家托育保母經驗、
七年的育兒指導服務,她用心走進家庭,
從發展觀察、教養引導,到情緒支持與資源連結,
每一次服務都深深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未來。
她的努力,不只守護孩子,也讓每位照顧者感受到溫暖與支持。
這份榮耀屬於她,也屬於所有默默付出的育兒指導老師們!





無論得獎與否,您們依然發光發熱!


「兒保家庭賦能親職引導服務方案」
發佈日期:114.01.08(日)
「兒保家庭賦能親職引導服務方案」自中央啟動以來,已經邁入第四年,這是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創新計劃。每年,中央的計劃承辦人與主持人會在各區舉行四次督導會議,會議不僅是討論計劃的進展,更多的是給予支持和傾聽。這樣的會議過程為整體服務注入了溫暖,這份溫暖對於家庭工作至關重要。我們的家庭賦能老師正是帶著這樣態度進入每一個家庭,唯有真誠與一致性,才能讓服務更順利、更貼近每個家庭的需求。
家庭的工作是充滿變化的,但我們深知,透過穩定且一致的原則,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親職引導的核心並非指導,而是更多的傾聽和理解。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多元文化的背景還是隔代家庭的型態,都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家庭賦能老師的任務,就是要聆聽家長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並陪伴他們找到最適合的方式,促進家庭內的良好互動和成長。
大心小編在早期療育已有20年,對我而言,沒有「特別的孩子」,只有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在113年服務的孩子中,有46%面臨發展遲緩或身障的情況。家庭賦能服務協助家長更清楚了解孩子的發展需求,並與家長一起探索可以促進孩子成長的家庭活動,讓孩子能在愛與支持中逐步茁壯。
隨著社會的進步,專業領域透過各種「師」的證照制度來提升專業能力。然而,若不同專業領域無法有效協作,服務便容易變得片段化,無法真正促進家庭和孩子的整體發展。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加緊密合作的網絡,讓各方專業力量攜手家庭,大家一起共好。